|
一、總體概念(快速概覽) 目的:將復雜樣品先通過色譜分離成各組分,再通過質譜對分離組分進行檢測、定性和定量。 “氣質”=GC(氣相色譜)+MS(質譜);適用于易揮發或經衍生化后可揮發的化合物。 “液質”=LC(液相色譜)+MS;適用于極性或熱不穩定、分子量范圍廣的化合物(生物小分子、藥物代謝物、肽、代謝組學等)。 二、色譜部分基礎 GC:固定相為毛細管柱(如DB-5、DB-624等),通過載氣(惰性氣體如氦、氮)攜帶樣品氣化后分配柱內。分離依據主要為揮發性/沸點和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。進樣方式:分流/不分流、分層進樣、頂空、固相微萃取(SPME)等。易發生熱分解或極性強的樣品常需衍生化(如甲基化、三甲基硅烷化)。 LC:常用反相(C18)和正相/HILIC;流動相為液體(有機溶劑如甲醇/乙腈+水),可做等度或梯度洗脫。適用于極性到中等極性、熱不穩定樣品。進樣方式為溶液直接進樣、固相萃取(SPE)預處理等。 三、離子化技術(關鍵差異) GC常用離子化: 電子轟擊(EI):硬離子化,能產生豐富的裂解片段,適合結構解析和圖譜庫比對(如NIST)。產生明顯的分子離子峰有時較弱。 化學離子化(CI):軟離子化,常見[M+H]+或[M+NH4]+,分子離子信息更強。 LC常用離子化: 電噴霧電離(ESI):軟電離、適合極性/離子化良好的分子,常用于生物/代謝/藥物分析,可生成多電荷離子(蛋白/肽)。受基質抑制影響大。 大氣壓化學電離(APCI):用于較低極性或中等極性、揮發性較好的分子,抗基質能力比ESI好些。 大氣壓光電離(APPI)等:用于更疏水/不易電離的化合物。 選擇依據:樣品極性、分子量、需要的碎片信息、基質復雜度。 四、質譜儀核心組件與常見類型 主要組件:離子源 → 質量分析器 → 檢測器 → 真空系統 → 數據系統。 常見質量分析器: 四極桿(Quadrupole):成本低、穩定,常用于單級MS(全掃描)或串聯三四極用于MS/MS(QqQ)做SRM/MRM定量。分辨率一般單位質量。 離子阱(Ion Trap):能做MSn,適合碎片級聯研究,但空間容量限制可能導致失真。 飛行時間(TOF):高分辨率/高速采集,與ESI結合用于精確質量測定(ms級精度可達ppms)。 軌道阱(Orbitrap)、傅里葉變換離子回旋共振(FT-ICR):超高分辨率、精確質量,用于分子式確認和復雜基質的成分解析。 串聯組合:Q-TOF、Q-Orbitrap、QQQ(三重四極)等根據需求組合以達到靈敏定量或高分辨鑒定。 五、質譜信號與解釋要點 m/z:質荷比,質譜圖橫軸為m/z,縱軸為強度(相對豐度)。 分子離子/準分子峰:在軟電離(ESI、CI)中常見[M+H]+、[M+Na]+、[M+NH4]+或負離子[M–H]–。EI中常見M·+。 裂解峰:提供結構信息(碎片模式、特征離子)。EI產生碎片多,有利于譜庫比對;ESI產碎片少,需CID/MS/MS獲得結構信息。 同位素峰:含Cl、Br、S等元素的化合物顯示特征同位素分布,有助確認成分(Cl有約3:1的M+2峰等)。 精確質量與元素組態:高分辨儀可用精確質量(ppm級誤差)計算分子式。 六、串聯質譜(MS/MS)與定量 MS/MS原理:在第一級選取目標離子,再在碰撞室用碰撞氣(如氬)誘導碎裂(CID),記錄碎片譜(用于結構解析或選定特征離子用于定量)。 多反應監測(MRM/SRM):三重四極常用的高選擇性/高靈敏定量模式,監測特定母離子→特定子離子通道,抗干擾強。 定量策略:外標法、內標法(尤其是穩定同位素標記內標IS非常有效以糾正基質效應和回收率差異)、標準曲線、加標回收。需考量線性范圍、LOD/LOQ、精密度/準確度。 七、樣品前處理與常見技術 GC常用:溶劑萃取、固相萃取(SPE)、衍生化(增加揮發性和穩定性)、頂空、SPME等。 LC常用:蛋白沉淀(生物樣品)、SPE、液–液萃取(LLE)、過濾、濃縮、衍生化(若需增強響應或穩定性)等。 注意去基質(matrix)與提高回收率、避免抑制/增強離子化。 八、方法開發要點(實用提示) GC:確認目標物是否可氣化或需衍生化;選擇合適毛細管柱(極性/非極性)、升溫程序、進樣量與進樣方式(分流與否);選擇離子化模式(EI常用于庫比對)。 LC:選擇色譜模式(反相C18常用),優化流動相(有機相比例、緩沖鹽/酸的選擇影響離子化),梯度程序、柱溫、流速;選取合適離子化源(ESI/APCI)、離子源參數(噴霧電壓、剪切電壓、氣體流量)。 MS:選擇合適的分析器與分辨率、優化碰撞能量(CID)以獲得信息豐富的子離子,設定定量通道(MRM)并用內標校正。 驗證:線性、LOD/LOQ、回收率、精密度、基質效應評估、穩定性研究。 九、常見問題與對策 基質抑制/增強(Matrix effect):用同位素內標校正,優化樣品前處理,稀釋樣品或改變色譜分離以避免共洗脫物。 背景噪聲/污染:使用高純溶劑/耗材,定期清洗離子源、進樣口、色譜柱,跑空白樣。 峰拖尾/展寬:檢查柱活性、流動相pH、相容性、系統泄漏或柱污染。 串聯峰(carryover):改進進樣針洗脫程序、使用更強洗脫劑、增加沖洗次數或更換進樣墊。 十、安全與設備維護(要點) 使用易燃有機溶劑與高壓氣體需防火防爆;質譜真空泵及高壓電源需按維護規程操作。 定期更換泵油、檢查真空系統密封、清潔/更換離子源部件、校準質量軸(校準劑:重組峰或標準物質),做系統適用性測試 (SST)。 十一、應用領域(示例) 環境:污染物篩查與定量(有機污染物、農藥、殘留溶劑)。 食品安全:農藥、獸藥殘留、添加劑、食品欺詐檢測。 臨床/生物:藥物代謝、藥物測定、代謝組學、蛋白質組學(LC–MS/MS)。 法證/毒理:毒品、藥物濫用、急性中毒分析(GC–MS常用于法醫毒理)。 石化/材料:輕烴分析、石油餾分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。 十二、小結(便于記憶) GC–MS:適合揮發性/熱穩定分子,EI庫比對強,適用于法證/環境揮發性分析。 LC–MS:適合極性/熱不穩定或高分子量分子,ESI/APCI軟離子化,配合高分辨質譜可精確鑒定復雜樣品。 選擇色譜、離子源及質譜類型需根據樣品性質、分析目的(定性/定量/結構鑒定)和基質復雜度綜合決定。 |
- 上一篇:高效液相色譜儀性能確認
- 下一篇:量筒定容還是容量瓶定容


